“好老师”怎打得小女孩“耳裂缝针”?

 背景:近日,湖南衡阳市即将退休的郑老师,对一名9岁女孩打耳光,导致流出鼻血,还将耳朵撕裂开了近三厘米,缝了十针。原因疑为女孩在课堂上回答不出老师讲过多次的问题。此事引发舆论关注,也有网友评论,郑老师是个好老师,自己孩子就是郑老师教出来的,郑老师对孩子很负责任。

 京华时报发表单士兵的观点:把学生打伤到这种地步,在一些家长心目中竟然还是好老师,这也太吊诡了吧?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体罚事件,当事教师总会拿出诸如“师德楷模”“教育标兵”之类的身份标签来当作体罚学生的遮羞布。而对于体罚行为,家长则很容忍,很多人都表示理解,不少人还明确支持。之于教师,则是普遍很委屈,总是喊着“动机良好”的口号来回避“手段非法”。于是,正如太多调查所证明的那样,中国教育界普遍存在体罚现象。“唯分数论”的价值观让很多家长变成了“虎妈”“狼爸”,也曾经让这位体罚学生的郑老师被评为“妈妈教师”。当他们被分数遮望眼,对体罚判断也就变得“是非不分”。“禁止体罚学生”尽管在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义务教育法》《教师法》等法律中有所体现,但相关法律条文对“体罚”行为缺少细节认定,对老师体罚学生的处罚标准也缺少明确界定,体罚就长期处于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“模糊地带”。

 前段时间有部电视剧《虎妈猫爸》,反映了许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左右摇摆。按照人性化的教育理念,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正直善良的人,要遵循孩子的天性,因势利导地培养其学习兴趣,强调感性教育,主张让孩子快乐成长。另一种理念是“少小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强调严厉管孩子,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,早早适应“丛林法则”,一些家长甚至觉得宁可让孩子小时候“恨”父母,等他们长大就知道父母“是为他们好”。许多家长都接触过上述两种观念,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无忧成长,但面对别人的孩子都“被加码”,在从众心理下,又选择“不甘人后”,这种纠结与患得患失是当下国内教育的一种常态。本例中,老师打小女孩就是“严师出高徒”、严管孩子的典型,一些家长说郑老师是“负责任的好老师”估计也属“虎妈”之列。但把孩子打的耳朵撕裂、鼻子出血,如此暴行,必然会引起更多舔犊的家长的强烈愤慨。不同的教育方式,不同的教育者有不同的选择,但教育必须是有尺度的、合法的。面对不受约束的“严管”,使缺乏自护能力的孩子沦为暴力的牺牲品,我们必须说不。虐童与教育是两码事,故意伤害是违法犯罪,绝不是“为孩子好”。        (人民网人民微博)

阅读285